今天你被AI内容刷屏了没有?是新闻?是攻略?是赚钱机会?还是课程海报?
有些朋友对当下AI能做的事情,了解得差不多了,有的朋友已经把AI工具运用到生活当中,当然还少不了那些被焦虑笼罩的吃瓜群众,纷纷表示【看不懂】【想赚钱】【怕被淘汰】,旺盛的需求促进了供给端生产力,所以一时间我们发现,AI的相关课程漫天飞舞,几乎一半自媒体都转到了AI圈子进行引流变现,那某个话题也就开始被集中讨论起来:
AI课程,是不是割韭菜?
割韭菜的话题一向比较复杂,咱们用多个视角来好好探讨探讨。
为什么这么多课程?
此情此景不做课程,还能做什么呢?大家思考下这波AI的特点:来势汹汹,影响力极大,几乎是无人不知;进入门槛偏高,普通人不容易用到原版;噪音太多太响太密集,令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。
韭菜基数大,焦虑又迷茫,急需有人带,做课程,纯纯的识时务者为俊杰。而且AI课程好做,它是自带落地点的,什么落地?有实操性。
各种工具的账号注册,使用,精通,都是实打实的操作,学一步会一步,和那些抽象理论类的课程,如什么健康课,商业课,财商课等不同,AI课程直接教你手动操作即可让你【感觉】有价值,辅助实操案例演示即可让你感觉【非常】有价值,所以本轮AI的“务实性”给了大家把“包教包会”卖个好价钱的机会。是不是有些类似于编程课?实际上比编程课要亲民太多太多了。
那么什么群体最爽呢?自媒体和网赚,本已经非常熟悉互联网的各种套路,正愁没什么新花样呢,这波AI给他们创造了太多机会,流量端口打开了,内容创造简单了,工具大幅度升级,人工成本降低,变现方式多样,稍作调整,即可引流变现,赚个盆满钵满。
再说这AI第一波用户大都是互联网上的知识付费用户,本就爱学习爱听课;另一波是web3的用户,接触新东西比较早,此群体重实操,喜欢攻略,AI实操课非常合适;对于有粉丝基础的老师们,不开一堂AI课程,好像马上变成老古董,对粉丝不负责任啊。
那岂不纯纯滴,只嫌课程不够多啊。
除了课程还有什么?
平替性平台因为现在主流的AI工具平台使用门槛偏高,比如需要梯子,需要账号,催生了一大堆平替类的平台,给懒得折腾的朋友们轻松使用,然后通过卖使用次数变现。此服务早期非常有市场,可随着自制平台越来越廉价,主流工具的使用门槛降低等因素,变得没那么好做了,况且除了方便新人体验体验,其功能性实在是太差。
付费圈子某线上写作班大V,转型AI付费知识星球,轻轻松松就是几百万入账。转型做付费圈子的可真不少,课程和圈子往往是同一服务体系内的产品组合,比如用低价引流课引导用户进付费圈子,再送一堆成品课程和权益。
初始套路都差不多,看谁早,谁会吆喝,谁网大,谁赚的多。
介绍完市场现状,那么第二个问题
割韭菜了吗?
如何评价是割韭菜?说白了是花了不该花的冤枉钱,那到底什么是冤枉钱呢?
我在媒体平台上看到几个批判AI付费产品割韭菜的主要观点:
纯信息差而已,付费?
当你有搜索引擎,舍得用搜索引擎,信息获取起来是相当容易的,尤其是AI方面的信息,但凡能用谷歌浏览器,几乎所有你想知道的都能查到,并且通通不用花钱,再稍微上点心,当下AI工具的知识系统构建起来不过是一周的时间足矣。
真有这么容易?是的,确实很容易,AI知识结构入门简单,难在持续的操作练习,更新迭代,大部分人不过是凑凑热闹嘛,你懂得。
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,一些粗糙的搬运工还能收你成百上千的“学费”,就显得特别不值得了,尤其是卖素材大礼包的,几百种工具,几十套源码,上百套课程,买来吃灰的概率超过99%。
凑热闹,花那么多钱干什么?免费的不一样嘛?
不过话说回来,有的人就是懒得研究,买别人整理信息的功夫,算不算合理消费呢?不懂得货比三家,凭感觉花钱,和市场上那些冲动消费者又有什么区别呢?何况说不定人家存款有九位数呢,把所有能进的付费群都进了,花个大几万罢了,图个热闹不行嘛?
是不是被割韭菜,要看个人条件的,信息差一向是稳定的变现手段,不好评价。
价格太高,不值
有人说,免费都能搞定的破课程,随便包装一下,就能卖998,这不是割韭菜是什么?值得吗?
定价是个很有趣的话题,一个专业的头像,一个专业的人设,一副专业的海报,一套唬人的权益,定998比定198大概率卖得更好。
为什么呢?大家买的是感觉,是可能性,是文字,图片,视频,音频,偏偏没几个人在乎之后真正的收获。
如果你卖过课程就明白了,听课的不会超过30%,听完的不会超过10%,像得到这种高质量平台,上面两项数据不过是50%和20%,那这些朋友买来何用呢?买来收藏啊。
所以你定价太低,人家还觉得你后面有套路,不买账呢。
赚钱陷阱,忽悠
现在很多课程打着「AI变现」的名义售卖,这样的课程显然更有吸引力,能变现,岂不是最高级的“学以致用”?
有人说,变现哪有这么容易,教你变现,这是用你变现呢!你花钱买课,卖课的变现了。
这种说法没有逻辑问题,因为之前那些写作变现啊,个人品牌变现啊,抖音变现啊,全是这样的套路,你发现学了半天,根本赚不到钱,或者是,成为了卖家的代理商,给他们卖课赚钱,名其名曰,变现。
到了AI这块,你能赚到钱嘛?
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鸿沟,「实践」和「积累」,你要干,比不干的人有优势,要一直干,干到比正在干的人有优势,赚钱机会大一些。
而往往买变现课程的,还真没几个会去尝试的…本轮AI变现比之前那些产品要简单多了,一方面你前期工作准备可以借助AI自动化加速,另一方面韭菜体量足够大,可真正干下去的,仍然是少数。
如此说来,从买家角度来看,买了,还真是被割的概率相当大,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。
那么接下来解决关键问题:
什么样的AI付费服务有真正的价值?
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提出个概念
「需求分析」
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技能。
伟大的需求分析师,可以无视用户想要的东西,去探究他内心真正的渴望,再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,或者说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,这就是需求分析的核心价值。
但现实往往是,需求分析偏向了销售端,用户想要什么,就卖他们什么,把钱捞到手才是最重要的,因此需求分析倒是成了一种市场教育学问,本应为用户可以得到真正收获努力,改为把用户塑造成方便收割的韭菜了。
那咱们,试试正道的光?
接下来明确几个问题:
你想用AI做什么?是提高工作效率?还是增加个人的职场竞争力?作为一门可赚钱的兼职?拓展人脉关系网络?等等,你要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,哪怕并不合理,无所谓,想这个动作不能少,它是你独立思考的起点。
现在AI能做什么?文案创作?原创绘画?好像很多,你发现脑子里有些混沌,貌似并没有好好研究一下,好的,那么这个问题能够激活你调研的能力,帮你确认AI的能力边界,排除不切实际的幻想(往往是卖家的诱饵)从而优化你的需求选择。
你如何才能做到?通过前面两步思考,你大概明确了方向,接下来呢?为了实现你的需求,你需要什么资源呢?是老师?是资料?是圈层?是设备?它们在哪?如何获取?适合你?靠谱与否?目标如何设置?如何保证进度推进?达到什么样的里程碑事件算完成?好嘛,你开始做计划了,已经超出常人一截。
以后还能做到什么?由于AI是个高速发展的事物,当下无法实现的事情,未来很可能实现,当下可以实现的事情,未来很可能会脱胎换骨,因此保持关注,跟上发展,你要把它当做未来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布局,你得经常做长远思考。
四个问题,有效解决你的真实需求,仔细考虑以后,想再随便狠狠割你一把,没那么简单了。
我眼中的刚需是什么?
学会工具是刚需,不会工具,就没有武器,工具方面有个需求点,我们创始人称之为【工具全景图】,在具体化应用场景中,你可以迅速调用AI工具完成任务,同时靠经验屏蔽掉抵消无价值的新工具,要求颇高
变现是半个刚需,变现可以提供积极反馈,也足以形成稳定的动力,为什么算半个?主要在于变现不仅仅指靠AI赚到钱,还有诸如升职加薪这样的多样化体现方式,变现二字,容易限制住眼光
圈层是刚需,优质圈层能在信息获取,实践,资源整合,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大幅度提高,与传统那些花钱进圈获得所谓的“高净值人群”不同,那些人脉你可能根本用不动,需要有对等的能力匹配,而真正的AI爱好者和学习者圈子,有太多能和你同步前行的朋友,那是宝贵的关系财富。
在以上需求能实现的前提下,花钱越少越好。
如果出一套课程,这堂课是否可以叫《AI需求动态分析课》?
如何才能最大效率的入门,学习,发展呢?
买课程,并认真学习,是初级选手,可能会被割韭菜,起码有收获,做个优秀的学生,也不错,如果老师是偶像,学习效果更佳
不买课程的,高速自学,是中级选手,他们会发现前期探索多么努力,后面的道路就多么顺利,AI能极大的提高自学能力,因此是个绝佳的自学机会
真正高效的是什么?偏偏是:做课程
做课程,你起码具备了三点绝对优势
1.自己精通你自己不会怎么做课程呢?过程就是课程,过程是最好的学习嘛
2.素材视角素材视角的意思是你看别人的课程,都是可参考的素材,再也没什么神奇之处,在此视角下,能白嫖就白嫖,能看简介就不用看内容,屏蔽营销话术,看透实用本质
3.变现可能变现可能指你做课程的目的不一定是“必须卖多少份”,当然这可以提高你的销售能力,更大的意义在于,你能做课程,有课程,想卖就有东西卖,你有个人的【产品】,这种感觉非常与众不同,能助你有很强的自信心和优势感
想不到吧,真正重要的事情,是身份逆转。
好的,最后一个问题
如果你一定要“被割”,被什么样的服务“割”?
经过我们上面的铺垫,结论很明显了:
有一群做课程的人,鼓励甚至强迫你一起做课程,并不怕把这套逻辑分享出来,欢迎其他人来一起来「身份逆转」。
有日积月累式的生产模式,给每个新人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,可随时接入与老人并行的玩法。
有无限可能,致力于帮你有无限可能,与你一起有无限可能,并踏踏实实做确定性的产品。
碰上这样的,你就“嫁了”吧。
有没有如此理性的文章,处处流露着真正的人性之光?
暂无评论内容